ofo小黃車的電子鎖版車輛在千呼萬喚的聲音中研發出來,目前也已面世有一段時間,經過這段時間的用戶騎行體驗,我們也不難發現新車與之前大家所期待的不同:不僅變得比機械鎖車難騎許多,最重要的是電子鎖單車并不智能。電子鎖新車在用戶評論中也出現難騎、笨重、費力等標簽。
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用戶的吐槽聲也是不絕于耳。用戶@SADPUNK 說:“今天回家不小心下錯站,離家還有點遠,騎ofo回去,真難騎,累壞本死宅了”。也有用戶表示:騎到一輛特別難騎的ofo等于跑了800米。
分析人士認為,可能是ofo現款帶電子鎖的小黃車后輪裝上了“磨電花鼓”,利用用戶騎行將產生的動力一部分轉化為電力給電子鎖供電,但是由于技術不成熟,暫時沒法解決阻力大的問題,導致用戶騎行十分費勁。ofo的技術實力再次遭到質疑。
據了解,此前馬化騰就在投資人朱嘯虎的朋友圈中質疑過ofo模式,并且表示智能共享單車才是未來趨勢。此外,馬化騰也質疑ofo新的電子鎖是“啞終端”,其表示token不算智能,無法實現雙向通信,并將ofo比喻成是在智能化時代終將廢掉的小靈通。
據悉,馬化騰所說的“Token”是“密保令牌”,小黃車1.0是機械鎖,每輛單車的密碼是固定的。今年2月份小黃車開始改裝電子鎖,并在3.0版單車采用掃描開啟,由于機械鎖單車鋪的過多,為兼顧用戶體驗,電子鎖要兼容了機械鎖,只能以密碼令牌形式下發,甚至一些薅羊毛的刷客注意到ofo的智能鎖主要是車牌號以62、63開頭,其他單車破解無難度,還能批量薅紅包。
“雙向通信”意味著共享單車運營方能精準定位到每輛單車所在位置,而用戶在關鎖時也能及時反饋給運營方自動扣款,這點智能鎖不僅僅起到簡便開啟騎車功能,還是共享單車的支付閉環的基礎設施,甚至通過智能鎖,運營方能精準定位到是哪個用戶在什么段騎行了哪輛單車,從這點上,智能鎖是共享單車的CPU,沒有智能鎖,類似于不能上網的功能機。
因此,長遠看來,方便出行只是共享單車最基本的功能,在初期的用戶數量獲取和用戶習慣培養完成后,通過對獲得的大數據挖掘利用,實現對現有生活服務的進一步完善甚至顛覆,才是其接下來的著力點。而要實現這樣的愿景,靠“啞終端”顯然無望,必須進行智能化配置??磥韔fo還需在智能化的道路上多加努力。